寻对钥匙,打开那锁 ——“贺华义工作室”第23次活动记实(现场)

 

时间 | 2019-04-11

内容 | 部分老师参加第十届现代班主任年度峰会(句容)

人员 | 韩文玲 陈晓明 蒋光明 滕腾

2019年4月11日-13日,工作室韩文玲、陈晓明、蒋光明、滕腾等四位老师参加了由《江苏教育》编辑部和句容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第十届现代班主任年度峰会。会议主题为“个性学生与个性化教育”。

学生的发展、成长需要,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在,为此需要进行的设计与行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真体现。所以,我们要了解、理解学生,要适度走近、走进学生,要鼓励他们站到舞台中央,要倾听学生并试图与其进行平等对话……要允许学生自主地表达与尝试,允许他们犯错与叛逆等。而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也不是我们一以贯之的秉持,更不得闭门造车、闭目塞听。

 如果我们的土地就是这般贫瘠,怎么办?但犹太人还是把沙漠建成了美好的家园。

 

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

      

陈晓明:“个性化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在努力引导学生在面对自己的独特性与社会群体性产生差异时,如何寻求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谋求个性在社会群体中的最大发展,产生最高的效能。认识自己,认清社会现实,开放包容地面对并接受个体与社会的差异性,努力地以个性积极影响并矫正社会群体中的消极因素。群体的个性化教育根植在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尊重,这是中国传统的因材施教的理念的延续,西方人本主义理念的发展。

蒋光明:个性学生与学生个性并不一样,有的学生个性外显,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学生。学生都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因此,个性化教育应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学生的个性,有选择性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个性可以分为优秀的可以发展的个性、需要加以引导的个性、可以保留的个性、需要改变的个性等几种个性。因此,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本次峰会的沙龙研讨中有的老师就自己带班的实践活动中如何搭建平台,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帮助举例说明。朱曦教授就个性的定义追根溯源,使问题走向深入。

 

韩文玲:初见本次峰会的话题“个性学生个性化教育”,我的理解定位是针对有个性的学生实施相对独特的、私人订制式的教育。聆听了北师大檀教授的解读后,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又深入了几分。檀教授明确指出实施个性教育不要走进个别化教育的误区,应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从朋辈群体处了解以及从原生家庭状况分析学生个性的成因,再寻找解决方法。对此,我深表认同。对个性学生的教育方法有别于寻常学生,这是教育特殊化,但未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或者说,未必有利于其个性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事实上,多年带班经历让我越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人融入到一群人中的共同成长,是个体与群体的融合,是个体从群体或另一个个体那里看清自己的自我成长。如若经常个别对待,反而会使得教育个体在群体中变相“突出”,显得与众不同,这样一来,学生个体就得不到常态成长环境的公平公正的历练,且常此以往不得不开始渐渐接受一个事实:我是最特别(特殊)的,我跟别人不一样。由此可见,教师的教育语言乃至行为在班集体中的导向性是多么重要,一厢情愿地实施个别化教育,也许恰恰适得其反,不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就是有可能助长了学生个性的“歪风邪气”,因此,多渠道寻根溯源,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经历,把好学生个性的脉,才能get到恰逢其时的教育契机,个性化教育正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渗透式影响教育的表现,陪伴成长,见证蜕变,个性化教育也是师生共同走过的一段彼此成全、相伴开悟的美好历程,得解其中味,我心甚安然!

滕腾:峰会上专家们给我们带来了各式方略和启迪,同时让我们明白了班主任工作需要不断的反思与改进。在遇到很有个性的学生时,要尊重个性,“亲其师,信其道”,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关心和耐心叩开他们的心门,得到孩子们的信任,使他们开心快乐地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会多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积累更多的智慧。

  

另外,工作室刘美玲老师的论文《那次沉默之后……》喜获“第十届现代班主任年度峰会教育故事征集与评选活动”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