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人工智能教育的春风 ——人工智能首进树人课堂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沐浴人工智能教育的春风

人 工 智 能 首 进 树 人 课 堂

手机指纹识别,高铁进站刷脸,无人超市采购,汽车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领,我们沐浴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春风里,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惬意生活。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人工智能等正式列入课标。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奠基人才培养,成为新时代的挑战。

在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联合指导下,由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和中科院中科视拓合作,推出“人工智能进校园”课程。2018年3月9日,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董伟山副主任、信息资源中心仝春燕主任、评测中心潘鸿辉主任、信息技术教研员颜鼎老师,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孙小红校长、邹小飞副校长,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中科视拓董事长)山世光研究员、CEO刘昕等出席并共同见证“人工智能进课堂”的开课。

董主任用“All in  AI”强调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意义,孙小红校长认为课程将“埋下人工智能教育的种子”,山世光研究员以“计算机从娃娃抓起”寄予人工智能进课堂以厚望。

中科视拓无人机视觉技术专家袁基睿博士上了第一课,“人工智能起源于什么时候,是谁提出来的……”,袁老师从人工智能的历史、影响、与人类的关系、背后的奥秘娓娓道来,图文音像、声情并茂,学生们积极投入、收获良多,成为国内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启蒙的受益者。

“人工智能进课堂”课程每周一次,每个课时70分钟,总共10个课时,课程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的人工智能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是什么,有什么实际应用;通过目标检测和人脸识别这两个AI热门技术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相关AI技术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训练出自己的AI引擎并使用它们检测出各种物体、识别出不同人脸。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将组织团队潜心学习、认真专研、科学实验,在区教育局领导下,与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及行业的专家团队密切合作走好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第一步,摸索一条适合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路径,为新时代的STEM教育奉献一份应尽的力量。


啥也不说了,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