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家长好学堂”第六讲《家庭治疗》——改变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新方法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树人好家长学堂第六讲

家 庭 关 系

改变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新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生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的快乐。

——马卡连柯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的青春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而家庭作为人的第一课堂,是每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此期间,成功的亲子教育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反之,不适切的教育对策往往也会加剧孩子的心理及行为问题。

为了助力我校初二年级学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解决长时间困扰一些家长们急于解决的亲子问题,10月21日上午,树人好家长课堂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博导、树人好家长学堂专家委员会主任方晓义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


# 邹小飞副校长主持学堂,方晓义教授倾情传授

家庭治疗良方 #


“要把个人放在系统中去理解”——方教授一语中的,他点明今天的讲座旨在帮助我们寻求改变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新方法。

讲座伊始,方教授邀请了十五位在场家长参与了“解开千千结”的游戏,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却带来了发人省心的思考。他强调,这个游戏能让每一位参与者认识到:有解不开的心结是在所难免的,唯有正视它,方能寻求解决的最佳路径。


家庭治疗的心理干预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个体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与形式。传统的个体治疗方式,重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寻求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将治疗室当中取得的效果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更无法解决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或者家庭环境不良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方教授借助了他亲身经历的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辅导计划的崩盘来解释这个问题。他指出,个体的心理治疗,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一旦脱离了限制,很难维持心理治疗的效度,甚而至于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是家庭治疗?它和传统的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形式相比,有何不同?

方教授认为,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并不是孩子个人的事情,一定要从整个家庭环境中寻到根源。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一旦失去了应有的和谐和平衡,家庭中每一个个体成员都会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同时他借助案例指出:任性的孩子不是天生就会任性的,都是大人教会他任性的。其实任性的孩子会对不同人使用他的任性行为。他可能对父母或其中的一方使用任性行为,但对另外一方,或其他人就不会使用任性行为。这说明人是会分环境和对象的不同来做一些事情的,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用什么行为去应对,所以后天的环境自然能教会孩子很多东西。


家庭治疗需要关注并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交往模式或者家庭结构来改变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症状。方教授又借助案例指出:青少年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大多不是原发性的,个体特异性的,我们需要去探究问题青少年背后的家庭关系、代际关系及夫妻关系来找到问题的症结。当一个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就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孩子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把家庭的矛盾表现出来。当孩子表现出问题了,从个体心理治疗的理论看,好像就是他的问题,所有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改变他的问题。但实际上,从家庭治疗角度看,要帮助的不是孩子本人,更多需要帮助的是他所生活的这个家庭。

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有涵养的大人们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显得珍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是老师,就得专业。方教授今天的报告给家长们作了非常专业的指导,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道出了家庭治疗的核心在于关注关系,倾注关爱。唯有这样,才能增强孩子及家人的幸福感,才能构建好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


编后:家就是城堡,即使是国王,不经邀请也不能擅自入内。所谓幸福的家庭不是在物质上的丰富,乃是充满“爱”、“了解”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的家庭。愿我们用平视平和的目光观照我们的孩子,唯有和睦的家庭才能把孩子培养得坚强、正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