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篆刻社团】我形我塑陶瓷印——记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陶艺篆刻社团活动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第一次用火改变泥土的物质形态,烧成了陶器,开启了泥与火的艺术,这是了不起的文明进步。陶器非常的古老,印章艺术也非常古老。虽然我们至今还不能准确的说出印章艺术的起源,陶印的魅力从古时的官印使用到现代的身份象征,贯穿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明,真的是历史悠久,可以说陶印篆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里最讨巧的艺术。

▲汉代陶印


在我们学校美术教室的一块不大的小空间里,配置有一台小型电窑,这就足以让我们手上的泥坯经过火的烧炼变成一件件小小的陶艺装饰品,在此基础上,尝试着将印章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开启我们的陶瓷印课程。

▲第一窑陶艺罐子


陶印即“陶瓷印章”,是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品味高雅。陶瓷印章古彩生辉,在篆刻艺术家手中焕发了新的生命,陶印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当代印人逐渐重新挖掘和研究,从陶土、印胚、大小、形制、制钮,均随心所欲,充分显示了陶印独特的可塑性。质朴的陶泥,施以各式各样的彩釉,再经过烧制而产生的诸多变化更是令人着迷。

不管是陶艺技术还是篆刻艺术,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学习摸索,制作一枚属于自己的陶印。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学习与实践尝试,课程设计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低温预制陶瓷印坯、高温陶瓷印成品、纸质印蜕和作品封泥。

◇低温预制陶瓷印坯

由泥制作成印坯,哪种泥坯适合雕刻,我们一起做了很多尝试:湿泥坯下刀泥巴容易跟刀,不容易控制,可以用泥塑刀塑形,又缺少刻的拙朴味道;干泥坯下刀,碎裂严重,常常成粉状大块掉落;经低温素烧后的印坯,刀感、硬度与石料近似,适合雕刻。则低温预制陶瓷印坯,成为我们课程的第一个部分。

◇高温陶瓷印成品

经过素烧、雕刻、上釉、高温烧制成高温陶瓷印成品,会出现石印所不具备的陶瓷固有特征,集古朴,大方,美观于一体。这也是经过一段时间陶艺的教学实践,获得许多经验积累,泥、釉经火的炼烧,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变化,让陶艺作品充满灵性,这为完成陶瓷印成品创作提供足够技术支持。

▲第一枚高温陶瓷印成品


纸质印蜕

丰富的刻制内容所形成的纸质印蜕是陶瓷印的第三块内容,方寸之间彰显古朴灵动。

▲尝试盖印


▲STREAM课程《锦灰堆之美》课堂上学生用陶瓷印给作品加盖印章


作品封泥

因为火的作用,高温陶印成品可以完成陶瓷封泥的制作,我们尝试了几个,古朴又精致,不仅让我们感受了古老的封泥文化,稍稍设计下,件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装饰品。

▲封泥


▲封泥作品


▲封泥饰品


陶印制作大体分为练泥、制坯、素烧、设计印稿、刻印、上釉和烧制七个阶段:


练泥:尝试普通黄泥、陶瓷白泥、紫砂泥等不同泥料的性质,熟悉泥料的相对稳定性。选好泥料,同和面一样,将陶泥揉的精道。

制坯:目前均是全手工成型,模仿印章形质,用选好的泥料制作出不同造型的印坯,制坯可随心所欲,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将传统纹饰与现代思想理念相结合,使造型及边饰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气息。

素烧:经过两三次的烘干,800度的素烧,完成低温预制陶瓷印坯。

设计印稿:学生为社团成员,每周一次的课程远远不够,教师在篆刻上的知识只能浮于表面并不能满足专业的指导,于是我们扬长避短,以纹样设计为主,从中国古代传统纹样入手,结合现代图案,对印面及边款进行设计,用毛笔绘制。

刻印:教授阴刻阳刻技法,根据各自设计的印文进行镌刻。毕竟是素烧,篆刻过程中磕碰残缺是常有的事,自然朴拙是有了。刻出的碎屑要用毛笔拂拭干净,否则残留在纹样中,上釉烧制时很可能会黏结在一起。


上釉:刻好的印坯,表面粗糙,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釉的薄厚也很有讲究,质朴的陶印,施以各式各样的彩釉,经过烧制会产生丰富、令人意想不到的色彩变化。

烧制:仍然经过两三次的烘干后,经1024度的中温烧制,期待奇迹的出现。这一阶段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掌握烧制技巧,控制时间,温度、施釉量等,减少烧制中产生的裂变,保证烧制出来的印章火候恰当,印面平整,釉质均匀。

▲同学们等待开窑


▲欣赏出窑作品


从陶瓷印的试土开始,制坯,印面刀刻,印钮纹饰美化,上釉、烧制,我们完全陶醉于整个流程的每个细节,享受艺术即生活的快乐。但不管是篆刻还是陶艺,我们都还太肤浅,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向专业去学习,更深入地探究陶瓷印的做印法。



文字/图片   吴长燕